有关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汇编6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6篇,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发现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3.加深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增强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记住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自主发现并总结得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这种关系。
教具准备:1个信封(每人一份):四根吸管,一份记录表,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请看屏幕:这两个人为什么不沿着路走,而要走草坪上穿过去呢?
从这儿你能联想到什么图形?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点击)这两条路和草坪上踏出的路真的组成了一个三角形,(同时点击出现三角形)这节课我们就来接着研究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试拼三角形
要研究三角形,咱们就先来拼一个三角形吧,那需要什么呢?有三条线段就一定能拼成三角形吗?咱们来试一试?
选代表拼三角形
都是用三根线段,为什么有的能拼成三角形,有的却拼不成呢?你觉着和什么有关系?
那咱们就来验证一下
2、验证猜测
拿出一号信封,出示要求:
围一围,试一试
每次从信封中的四根吸管中选出3根围三角形,一边围,一边记录,并思考:能否围成三角形和什么有关?
选择的吸管长度
(单位:厘米)
最短两根吸管之和与第三条线段大小比较
能否拼成三角形
3、指生汇报
得出结论:最短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
4、观察三角形:还有那两组线段之和?
讨论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小结:同学们的确很聪明,也很爱动脑筋,刚才我们通过大胆的猜测,操作验证,已经用我们的智慧得出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这个结论。其实这是三角形的一个特征:科学家很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也发现了这个规律,你们真的了不起。现在我们就用探索到的知识来迎接一下挑战吧!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下面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我把每一组的三条线段两两加起来与第三条线段比较之后得出来的。
很好,有没有其他的做法的?
我认为只要把两条较短的加起来与较长的那条比较就可以了。
嗯!这个同学的发现太棒了。是啊,较短的两条加起来都比另外一条大了,其它的也就不用比较了。我们就利用这名同学的发现,试一试,看看是不是更快呢?
非常好,我们又一次认识了三角形的这一特点。你能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吗?
2、小明计划给小狗建一个狗窝?(课件出示)
第三根木条可能是多少分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最有可能选择那一只种?
533553
为什么?
因为房顶的两边一样,美观
3、出示:你能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这两个人为什么选择斜着穿过草坪了吗?
尽管这样可以少走路,你觉着他们这样做对吗?
是啊,小草也有生命,我们要爱护它。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用吸管探索出了三角形边的关系,并且还能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去。关于三角形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让我们迎接未来更多的挑战吧。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2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现有学生36人,三年级学生已有两年数学学习经历,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数与代数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交流和操作过程中感受并认识对称现象,能找出并判断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通过推想和对熟悉事物的讨论,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5.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
6.指出并能测量图形的周长,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7.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能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
8.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会进行一些有关质量的简单计算。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 ……此处隐藏4421个字……1000千克
4.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及在生活中应用
5.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7.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8.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6一、指导思想
1、以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
二、班级分析:
三年级(1)班现在共14人。学生经过两年的数学学习,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对称、加减法、可能性、乘除法、混合运算、周长、生活中的大数、吨的认识、乘法等9个单元。
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数与代数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
(5)数与代数部分在本册中占有相当大的篇幅,本学期的学习在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2.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在本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对称,测量和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统计与概率
了解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经常、偶尔、不确定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交流和操作过程中感受并认识对称现象,能找出并判断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通过推想和对熟悉事物的讨论,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5.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
6.指出并能测量图形的周长,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7.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能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8.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会进行一些有关质量的简单计算。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算(1000以内加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混合运算,一位数除两位数);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六、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具、学具的作用。
6.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7.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科学探究、高效建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举一反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