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教案

时间:2024-04-26 18:09:40
分数乘法教案合集七篇

分数乘法教案合集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乘法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乘法教案 篇1

教学内容:第45页例题4、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对策: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 复习

1、计算下列各式

1/15╳5= 2╳2/3 = 7/8 ╳14= 15/6 ╳24=

2、说说整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先约分再计算还是先计算再约分方便?

二、 新授

1、出示例题4题目和图。

2、理解题目意思。

3、你知道左边图中画斜线的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4、右边呢?

5、你能看图用算式来表示结果吗?填在书上。组织交流。

6、总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7、探究:观察这两个算式,猜才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验证猜想,教学例题5。

(1)出示例题5

(2)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再填空。

(3)组织交流: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4)总结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巩固

1、出示 1/42/3 8/93/4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可能出现两种:先乘再约分 或先约分再相乘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谁更好?如果是24/7755/8呢?再次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4、介绍简便书写格式,发现可以在算式上直接约分,再计算,提高速度。

四、比较

出示2/113和45/6,先计算,再比较,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所以不管上分数乘整数还是分数,都可以看作是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五、巩固提高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分数乘法》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分数乘法》第四课时教学设计1、第46页上的练一练

先独立计算在书上,指名板演,再组织交流。

2、第48页上的第1题

读题先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组织交流想法。

3、第48页上的第3题

先独立判断,将不对的改正过来。组织交流:是否正确?错在哪里?怎样改?最后是多少?

4、第48页上的第4题

先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怎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九 2、5

课前思考:

教学例4和例5时,我想如果借助投影仪依次呈现长方形图,可能会对学生思考问题有帮助,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生来说,这样便于他们直观地看出所求部分占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当然,最后还是要让学生从直观图中抽象出本质的东西,即认识到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在试一试的教学中,要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计算分数乘分数时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第二层次尝试用分数乘分数的方法计算分数乘整数;第三层次学习直接在题中约分的方法来计算分数乘法。估计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会使一部分学生不知所措。课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课前思考:

例4的教学可分三步进行,第一,看图理解1/2的1/4和1/2的3/4表示的意义,联系图弄清分别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第二,进一步明确求1/2的1/4或1/2的3/4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第三,前两步的思考过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建立关于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

例5可以根据例4的猜想,算出算式的积,再通过画图验证。教学时让学生观察比较几个算式的因数和积,通过交流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在介绍简便书写格式,发现可以在算式上直接约分再计算,学生可能在整数乘分数时会把整数同分子约分,教学时要进行强调。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我借助直观的图形,不仅让学生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含义。并在例题教学之后增加了一个画一画环节----(1)教师写一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让一个学生上黑板画图表示算式的意义,要求边画边说为什么怎样画;(2)再写一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让全体学生独立画图表示,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交流。这样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第48页第4题练习时,加强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对比,强化计算方法区别,防止学生对两种计算出现混淆。

课后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在例4的教学中由于要借助直观图来思考1/2的1/4和1/2的3/4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所以忽略了指导学生理解1/2的1/4和1/2的3/4所表示的意义,这是今天这节课上的一处败笔。因为对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和理解、运用,对于学生来说反而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从学生作业情况来看,遇到整数乘分数时,往往出现错误,分析原因是计算时不会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母来计算,出现分子和分子约分的现象;还有些学生约分时仍存在错误,这样就造成乘法计算错误。

估计明天的课上计算分数连乘时问题会更多,教学时要思考对策。

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学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对于能约分的可以直接在题目上约,课堂上进行了讲解和示范,但在做作业时考虑到有部分学生约分时容易出错,我还是让学生写出了分母和分母相乘,分子和分子相乘的那一步,再约分,最后计算。从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也比较高

分数乘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 ……此处隐藏4397个字……什么,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课后留心观察,找到问题后进行解答,不仅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乘法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学习和理解本节课内容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新知识前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很重要。

本节课的内容为简单的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掌握这部分知识才能为学习后面部分较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题意中已知条件和找单位“1”等迁移知识的能力。学生认知的障碍点主要是理解分数问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问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分数问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2.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信息,找出单位“1”:

2.列式计算。

思考:这两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楚

数量间的关系。

(2)画线段图分析思考,分析重点句。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尝试解答。

板书: 2500× =1000(㎡)

(4)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并说出解决的依据是什么。

2.(1)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

(2)比较这两道题的异同。

3.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题意,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拓展提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式解答,再交流想法。

小结:解决这类问题应从哪里入手分析?解题步骤是什么?

五、归纳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18页第2、3、9题。

分数乘法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2.在画图、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分析关键句,找准单位1。

2.掌握分析思路,弄清所求问题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并口述第二组算式的意义。

2.列式。

这些算式求的是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是多少。)

这里的b,a,x就是什么?(单位1)

3.找出下列各句子中的单位1,再说明另一个数量与单位1的关系。

提问:(3)题中怎样求甲?(4)题中怎样求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例3。

2.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你认为应着重分析哪些已知条件?(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3)分组讨论这两个已知条件应怎样理解。

(4)学生口述已知条件的意义,老师板演线段图,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18元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华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5份。

师板演:

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小新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2份。

所以小新储蓄的钱数是以谁为单位1?(以小华储蓄的钱数为单位1。)

怎样用线段表示小新的钱数?

生口述,师继续板演:

(把小华储蓄的钱数平均分成3份,小新储蓄的钱数相当于这样的2份。)

求什么?(小新的钱数)

3.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1)根据刚才的分析,再结合线段图想一想,能不能一步求出小新储蓄的钱数?(不能)

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再求小新储蓄的钱数。)

因此这道题要分两步解答。

根据哪两个条件能求出小华的钱数?

求出小华的钱数,又怎样求小新的钱数?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列式解答。

(3)口述列式,并说明理由。

求什么?为什么这样列式?(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为小华储蓄的钱

求什么?根据什么列式?(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因为小新储蓄的钱数

(4)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答:小新储蓄了10元。

(三)巩固反馈

1.出示做一做。

小明有多少枚邮票?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请你确定从哪些条件入手分析。

(3)小组讨论:分析已知条件并画线段图。

(4)反馈:请代表分析,并出示该小组的线段图。

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新的邮票数量是这样的5份。

均分成3份,小明的邮票是这样的4份。求小明有多少邮票。

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6)列式解答,做在练习本上。

2.出示21页的9题。

要求学生独立画图,分析解答。再互查。

3.变换条件和问题进行对比练习。

(1)找出已知条件中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2)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4.选择正确列式。(小组讨论完成)

第二天看了多少页?

(四)布置作业

课本20页第6题,21页第10,1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例3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

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分数乘法教案合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